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西昌处处洋溢着生机活力。近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中国县域新型工业化指数研究报告(2024)》,西昌市荣登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全国500强,位列第257位。此前,2024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现场发布了由赛迪顾问推出的《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公布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其中,西昌市位列第79位,较2023年排名提升6位。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县域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西昌钢钒连续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赖世怀 摄
新型工业化活力新 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这些“小巨人”企业无疑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推动西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今年8月20日召开的西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为西昌绘就了一幅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新型工业化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西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生态美、文化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提效项目——热冷钛卷系列生产线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西昌提出,要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夯实“把产业链建在资源带上”现代产业发展基础。如今,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西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汇聚了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西昌钢钒智慧管控中心、好医生药业数字化智慧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技改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传统产业稳步转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大健康项目建设,正是扩大投资的关键抓手,不仅扮演着稳定经济增长“压舱石”的重要角色,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上半年,西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28亿元,占全州GDP总量超过三分之一,多项经济指标屡创历史新高,极核引领态势更加迸发。这一系列数字,无疑是对西昌项目建设强劲势头和卓越执行力的最佳注解。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特高压检修示范基地、西昌华腾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项目、西昌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钛及高端钛合金材料项目、西昌埃普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和年产4万吨高端钛及钛合金熔锻项目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进度条”。
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投资进度远超预期,西昌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效益”的深刻内涵。
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下,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无疑是掌握未来经济话语权的关键一步。工业项目的加速推进,得益于在西昌眼光独到,快人一步布局新能源项目,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这就是西昌一个永远保持向上发展激情的地方。
西昌钢钒板材厂连退产线智能机械手清样。
提升商业发射能力 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既要稳住基本盘,也要开辟新赛道,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这是西昌市在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关键一招”。
依托资源优势建强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凉山,西昌,有基础、有底子。用好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支持政策,加大资源就地转化力度,持续写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发展壮大商业航天、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
2024年9月3日,四川发展国际商业航天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工程管理服务、卫星导航服务、卫星通信服务等。该公司由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凉山州发展(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持股。这种股东结构整合了省级和地方的优势资源与力量,为西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该公司整体的布局规划将形成 “1+2+n” 的模式:
“1” 是指一核,即商业航天发射场园区,这是核心区域,承担商业航天发射的主要任务。
“2” 是指两区,即技术服务区和产业承载区,技术服务区为发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产业承载区则用于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n” 是指多组团,这些组团是为实现相关功能的载体,例如可能包括科研组团、配套服务组团等,共同支撑商业航天港的运营。
该公司是依托凉山州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射条件布局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平台。未来将以建设商业航天发射能力为牵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助力四川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商业发射能力。
中国现有的酒泉、太原、西昌、文昌等发射场承担着繁重的发射任务,西昌商业航天港的建设将新增一个专门的商业发射场地,缓解其他发射场的任务压力,为更多的航天发射任务提供场地支持,从而增加中国整体的发射容量。
西昌预制菜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
项目纷纷落地入驻 建设进度你追我赶
金秋十月,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在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内,各项目建设现场,机器声轰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纵横交错的脚手架上,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切割钢筋、搬运材料、捆扎楼面钢筋、装模……一派繁忙景象。
进入10月以来,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项目取得新进展,项目一期智汇科创中芯大楼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项目地处安宁镇、太和镇和长安街道交界处。项目位置距安宁河约1.5km,紧邻京昆高速,是西昌高铁沿线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打造集“产、政、学、研、企”一体、产融双驱的航天卫星产业集群园区。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机械设备轰鸣作响,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一期智汇科创中芯大楼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2025年完成竣工验收。
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为智汇科创中芯,二期建设为航天港会展中心、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所、航天数据智算中心、商业及服务配套等建筑,将满足园区管理、科研、会展、智算、商业配套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将为西昌市乃至四川省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月11日,重钢西昌500万吨极贫矿项目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是重钢西昌矿业公司为响应国家“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号召,充分利用太和矿区钒钛表外矿资源,“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矿山固体废物的排放、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推行循环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开展的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
据悉,项目投资6亿元,建设工期20个月。建成后,年处理原矿(极贫矿和废石)500万吨,生产铁精矿50万吨、钛精矿16万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好医生集团以生产线、车间、工厂为单元梯度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好医生集团以新提质、先立后破、创新求变,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年来,好医生集团聚焦自身特色优势产业,搭上“智改数转”的列车,强链补链、提质增效,以生产线、车间、工厂为单元梯度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好医生攀西药业作为龙头企业,积极打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今年,企业新建的二期好医生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4条生产线已展开试生产。
这个新工厂搭建了集生产执行、设备管理、能源双碳、包装线效率分析等在内的数字化智能控制平台,通过系统集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传统中成药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生物原料美洲大蠊数字智能化养殖车间,数字智能化康复新液生产车间、抗感颗粒车间、片剂和胶囊剂制剂车间等。
据介绍,企业正在规划打造三期工厂,作为科技创新的转化平台。该集团旗下四川会理果果果业等各个生产企业也都凝聚向“新”力,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水平,加速产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西昌钢钒公司解锁“数智”密码,释放“向新力”。公司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优化”总方针,围绕“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目标,先后完成钢铁大脑、“六合一”智慧管控中心、智慧炼铁中心、板材全自动轧钢、零干预自动取制样等20余个关键项目建设,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
加强自主技术创新,通过“一键轧钢”建设,西昌钢钒板材厂酸轧机组小时产量稳定在320吨以上,超过国内同等产线水平,国内首套半钢脱硫自动扒渣系统在西昌钢钒炼钢厂成功上线,生产投用率高达98%。
该公司加快新一代IOT技术推广应用,实现由传统多层(L1~L5)系统架构向“云边端”协同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的过渡及转变,搭建了一套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全要素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形成包括物料成分实时预警、高炉炉况诊断、工艺参数寻优、组织性能预报、质量四维判定等在内的高端汽车用钢生产全流程数字化协同制造技术。
近年来,西昌市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对标对表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指标体系,以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主导,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目标,以钒钛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为战略产业,食品医药、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为支柱产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西昌钒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3年,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78.1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91.85%。其中,主导产业钒钛钢铁产业的产值达到419.87亿元,占比达87.8%,产业链韧性更足。全年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6.17亿元,同比增长16.57%。
在西昌市的工业版图上,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引领发展的鲜明旗帜。西昌市始终坚持绿色、智能、高效的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链建设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走出了一条符合西昌实际、具有西昌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文/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崇宁 图/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