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苹果个头大,口感脆甜,很受欢迎,目前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已经销售了30多万元了。”越西县保安乡苹果大户陈秀红说,今年他们生态园的苹果产量30万斤左右,分等级销售,最高批发价达到10元一斤。
陈秀红的喜悦正是全县广大果农的缩影。据越西县农业农村局初步预计,越西全县今年苹果种植面积10万亩,分布在新民镇、大瑞镇等16个乡镇,投产面积5.16万亩、产量3.48万吨,年平均每吨单价6000元、总产值2.08亿元。
又到一年丰收季。9月20日,越西县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苹果采摘节开幕,13辆载满了约80吨散发着果香的越西苹果发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等地,让外地消费者也能品尝到越西苹果的独特风味,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好果出深山,香甜带点酸”,越西苹果风味独具,其特别的果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西南片区苹果首席专家谢红江对越西苹果高度评价:“ 越西苹果有3大优势:越西春季气温回升早且快,苹果成熟早,市场竞争优势强;越西苹果品质优,风味好;越西规模化发展苹果产业,市场前景好。”在开幕式活动现场,他更化身为越西苹果的“推荐官”,推荐了越西苹果品种中的秦脆和维纳斯黄金两个品种。活动现场还评选出“越西苹果王”“越西苹果皇后”和“越西苹果公主”。
获得今年“越西苹果王”称号的苹果正是来自陈秀红的种植园,单果重量达到了0.82kg。6年前,借旌阳区对口援助越西县的时机,陈秀红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保安乡建园区带动老百姓发展苹果产业。“我真没想到做农业会这么难。”园区主要负责人陈秀红说:“来到这里,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技术也没有。幸亏有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还有旌阳区援建的园区基础设施,不然园区不可能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语言不通,陈秀红就雇佣当地村民管理园区事务,解决农忙时节的劳动力需求问题;没有农业技术,就聘用山东种植苹果的土专家……园区从无到有,管理从粗糙到精细,品类从单一到丰富,通过品牌打造,5年时间成就了今天的“旌越红”。如今,园区内300亩苹果已有100亩进入盛果期,开始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各方的产销对接、定向采购,“旌越红”苹果也开始走出越西。
“城市建新区、产业建园区、全域建景区“,近年来在“三区”战略催动下,越西全面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越西苹果产业也在政府主导下,向着特色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大步迈进,越西县先后引进苹果早、中、晚熟苹果品种42个,最终筛选出适宜越西县推广种植的苹果品种8个。如今,在越西,苹果产业已渐渐成为助农增收的有效手段,苹果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果”和“希望果”。
近年来,越西县依托6万亩烤烟、8万亩蔬菜、10万亩苹果、20万亩花椒、50万亩粮油等优势农业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20.56万亩,培育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州级园区6个、县级园区10个,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0个,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70个,“两品一标”6个。
“我们的生态腊肉60元一斤,买的人特别多。”在越西县鑫驿生态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可以试吃的生态腊肉成为了展会上的“人气商品”,大家纷纷下单购买。除了越西苹果“唱主角”,越西县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苹果采摘节活动还有很多看点。在农产品展会上,越西县20个乡镇的农特产琳琅满目,诱人的腊肉、新鲜的鸡蛋、香甜的猕猴桃、越西特色豆腐乳等吸引了消费者关注的目光,“越西土特产”的好品质激发了大家的购买欲。
通过一个苹果的独特魅力“揭开”丰收喜悦,越西各地各类土特产“竞相登场”,生动勾画出丰收该有的模样。
今年以来,越西积极推动粮食生产和特色农特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县小春作物、水果蔬菜喜获丰收,大春粮食也丰收在即,全年预计粮食产量将达到14.5万吨,收购烟叶15.5万担,苹果产量3.7万吨,花椒产值突破1亿元,出栏生猪、肉牛等28.5万头,农业增加值19.5亿元。
而作为今年越西农民丰收节的三大系列活动组成,普雄镇举行了“稻浪翻滚迎新米 谷香四溢庆丰年”梯田尝新米节活动,大瑞镇举办“果香大瑞·礼赞丰收”丰收主题活动,秉承发扬“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宣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展示越西县“三农”发展成就,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
(文/图/视频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苏勇)